近体诗
近体诗,又称“今体诗”,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,唐人为了与此前的古体诗相区别,故叫做近体诗。这种诗歌格律极严,要除了排律外,每首诗句数固定,每句诗的字数固定,每个压韵的位置已定,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,律诗中间各联还必须对仗。与古体诗相比,形式更加整齐,节奏更为和谐,但限制也更多。近体诗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。
绝句
绝句,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,它源于两汉,成形于魏晋南北朝,兴盛于大唐。绝句每首四句,通常有五言、七言两种。简称五绝、七绝,也偶有六绝。
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。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,它跟律诗一样,依照律句的平仄,讲求粘对。古绝则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,这种绝句虽然押韵但平仄较为自幼,不太受到格律的约束。
律诗
近体诗的另一种形式是律诗,它的格律严密,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,以沈约为代表的一些诗人提倡写讲究声律、对偶的新体诗,到了初唐沈佺期、宋之问时正式定型,至盛唐发展成熟。
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,每首分别为五言、六言、七言句,简称五律、六律、七律,其中六律较少见。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。如果仅六句,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;超过八句,即十句以上的,则称排律或长律。对于以八句完篇的律诗而言,每二句成一联,计四联,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(首联),第二联为颔联、第三联为颈联、第四联为结句(尾联)。